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因人而异,需根据年龄、病程、并发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方案。空腹血糖通常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低于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目标值一般设定为7.0%以下。
1、空腹血糖:正常范围在4.4-7.0mmol/L之间,反映基础胰岛素分泌情况。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至5.0-8.0mmol/L,以减少低血糖风险。测量时需注意空腹时间应达到8小时以上,且未进行剧烈运动。
2、餐后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10.0mmol/L以下,可反映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监测时需从第一口进餐开始计时,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影响结果。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可适当放宽至11.1mmol/L以下。
3、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过去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一般控制在7.0%以下。年轻患者可适当降低至6.5%以下,老年患者或伴有严重并发症者可放宽至8.0%以下。每3个月检测一次,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效果。
4、随机血糖:非特定时间测量的血糖值,一般应控制在10.0mmol/L以下。适用于急诊或特殊情况下的血糖评估,但不能替代常规血糖监测。测量时需注意是否近期有进食或运动等影响因素。
5、夜间血糖:睡眠期间血糖应控制在5.0-8.3mmol/L之间,可反映夜间血糖波动情况。需特别注意预防夜间低血糖,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的患者。可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连续监测。
糖尿病患者应建立良好的血糖监测习惯,建议每天至少测量4次血糖,包括空腹、三餐后2小时。根据血糖变化及时调整饮食、运动和用药方案。定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每3-6个月复查一次。注意预防低血糖,随身携带糖块或含糖饮料。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饮食方面,建议采用低GI食物,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包括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等。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擅自调整剂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