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检查通常在出现疑似症状后24小时内进行较为合适。检查时机主要取决于症状发展程度、疼痛特点、伴随体征等因素。
1、突发腹痛时:
右下腹突发持续性疼痛是阑尾炎的典型表现,尤其疼痛从脐周转移至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处时,需立即就医检查。此时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升高,超声检查可发现阑尾增粗或周围渗出。
2、伴随发热时:
当腹痛伴随38℃左右发热,提示可能存在阑尾化脓或坏疽。体温超过38.5℃可能已形成阑尾周围脓肿,需紧急进行腹部CT检查明确范围。血常规检查中中性粒细胞比例超过85%具有诊断价值。
3、消化道症状出现时: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出现后6-12小时是检查窗口期。此时进行腹部触诊可发现反跳痛和肌紧张,直肠指检可能出现右侧触痛。超声检查在此阶段检出率可达70%-80%。
4、体征加重时:
若出现板状腹、肠鸣音消失等腹膜刺激征,或疼痛突然减轻但全身症状恶化,提示可能发生穿孔。需立即进行全腹部CT平扫,必要时行诊断性腹腔穿刺。
5、特殊人群发病时:
儿童、孕妇及老年人症状常不典型。儿童腹痛后4-6小时就应检查,孕妇首选MRI避免辐射,老年人需警惕阑尾缺血坏死,这些人群出现可疑症状都应尽早完成影像学评估。
怀疑阑尾炎时应禁食禁水,避免使用止痛药掩盖症状。发病初期可尝试冷敷右下腹缓解疼痛,但不宜热敷以免炎症扩散。建议采取半卧位休息,减少腹部张力。饮食上发病期间需绝对禁食,术后恢复期应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日常注意预防肠道感染,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饭后剧烈运动。术后三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和腹部用力动作,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腹部超声监测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