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灌肠复位后可能出现短暂疼痛,疼痛程度与肠管水肿程度、复位效果及个体敏感性有关。
1. 肠管水肿灌肠过程中肠管受机械刺激可能引发局部水肿,导致钝痛或隐痛,通常24-48小时内逐渐缓解,可遵医嘱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缓解痉挛。
2. 复位不完全部分病例存在多层套叠或继发肠粘连,复位后残留轻度套叠可引发阵发性腹痛,需通过超声复查确认复位效果,必要时需手术干预。
3. 肠黏膜损伤高压灌肠可能导致肠黏膜微小撕裂,表现为排便时肛门灼痛,可通过蒙脱石散保护黏膜,疼痛持续超过3天需排除肠穿孔。
4. 继发感染肠道屏障受损可能诱发细菌移位,出现发热伴持续性腹痛,血常规检查提示感染时需使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治疗。
术后建议流质饮食2-3天,避免剧烈活动,观察排便情况及疼痛变化,若出现呕吐、血便或疼痛加剧需立即返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