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200多毫米汞柱属于高血压急症,需立即就医处理。降压方法包括静脉用药控制、口服降压药物调整、排查继发性高血压因素、监测靶器官损害及长期生活方式干预。
1、静脉降压治疗:
高血压急症需在急诊科或重症监护室使用静脉降压药物,如硝酸甘油、尼卡地平或乌拉地尔。这些药物能快速稳定血压,避免发生脑出血、急性心衰等严重并发症。静脉用药期间需每5-15分钟监测血压变化。
2、口服药物调整:
血压难以控制常与用药方案不合理有关。临床常用联合降压方案包括钙拮抗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如缬沙坦及利尿剂如氢氯噻嗪。顽固性高血压可能需加用醛固酮拮抗剂如螺内酯。
3、排查继发因素:
约10%难治性高血压存在可纠正的病因。常见继发因素包括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需进行肾动脉超声、血醛固酮肾素比值检测、24小时尿儿茶酚胺等针对性检查。
4、靶器官评估: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心脑肾损害。急诊处理同时需检查心电图、心肌酶、头颅CT、肾功能及眼底,评估是否合并左心室肥厚、脑白质病变、肾功能不全或视网膜病变等靶器官损害。
5、生活方式干预:
每日钠盐摄入需限制在3克以内,戒烟并严格戒酒。采用得舒饮食DASH饮食模式,增加蔬菜水果和低脂乳制品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配合呼吸训练和压力管理。
高血压急症缓解后需长期随访,每周家庭血压监测不少于3次,记录晨起和睡前血压。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含麻黄碱类药物等可能升高血压的物质。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需使用呼吸机治疗。建议每3个月复查动态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及颈动脉超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