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骨草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疏肝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胁肋不舒等症状。
1、植物学特征鸡骨草为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的干燥全草,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其茎细长呈圆柱形,表面棕红色至棕褐色,叶片互生,呈羽状复叶。干燥品多缠绕成团,质地脆而易断,气微香,味微苦。
2、药用成分鸡骨草含有相思子碱、胆碱、黄酮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其中相思子碱具有保肝利胆功效,黄酮类成分可抑制炎症反应。现代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对四氯化碳所致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3、传统应用在岭南地区常与溪黄草、田基黄配伍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民间亦用鲜品捣敷治疗跌打肿痛。其煎剂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有一定抑制作用,但需配合其他抗病毒药物使用。
4、现代制剂鸡骨草颗粒、鸡骨草胶囊等中成药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鸡骨草肝炎颗粒适用于急慢性肝炎见胁肋胀痛者,复方鸡骨草片多用于胆囊炎辅助治疗。使用时应避免与苦寒类药物同服。
5、使用注意虚寒体质者慎用,孕妇禁用。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轻度胃肠不适,建议疗程不超过2个月。采集野生品种需注意与有毒植物刺果甘草鉴别,误食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中毒反应。
服用鸡骨草制剂期间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慢性肝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出现食欲减退或皮肤瘙痒应及时就医。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不可自行加大剂量或延长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