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时使用枕头更符合人体生理需求。枕头选择需考虑睡姿习惯、颈椎曲度、材质高度等因素,主要有支撑颈部、缓解压力、预防落枕、改善呼吸、减少打鼾等作用。
1、支撑颈部:
人体颈椎存在天然生理前凸,枕头能填补头部与床垫间的空隙。平躺时枕头高度以8-12厘米为宜,侧卧需增加至12-16厘米,使颈椎保持中立位。长期不用枕头可能导致颈后肌群持续紧张,诱发颈椎小关节紊乱。
2、缓解压力:
合适高度的枕头能分散头部重量对颈椎的压力。记忆棉或乳胶材质可动态适应头颈曲线,将压力均匀分布至整个接触面。枕部压力不均可能引起晨起头痛或肩颈僵硬,尤其对颈椎病患者更为明显。
3、预防落枕:
枕头对头部起到固定作用,减少睡眠中颈部异常扭转。羽绒枕或荞麦枕具有良好的塑形性,能随睡姿变化自动调整支撑点。无枕头状态下肌肉需持续发力维持头部位置,易造成急性肌纤维拉伤。
4、改善呼吸:
仰卧时适当垫高头部可减少舌根后坠,保持气道通畅。对打鼾人群建议选用7-9厘米的中低枕,配合侧卧睡姿效果更佳。完全不用枕头可能加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缺氧症状。
5、减少打鼾:
功能性枕头通过特殊设计改变头部角度,如波浪形枕能抬高下颌约15度。这种体位调整可使咽部肌肉张力增加,减少软组织振动产生的鼾声。但过度垫高可能反而压迫气管,建议通过睡眠监测调整最佳高度。
选择枕头时应优先测试仰卧时下巴与身体呈5-10度角,侧卧时保持耳垂、肩峰、髋关节成直线。孕妇推荐采用长条型孕妇枕维持左侧卧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在膝下加垫小枕减轻脊柱压力。定期暴晒或更换枕头,避免螨虫滋生引发过敏。睡眠障碍患者建议在康复科医师指导下进行枕头适配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