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食管裂孔疝主要依靠胃镜检查、上消化道造影、食管测压、胸部CT扫描、24小时食管pH监测等检查。食管裂孔疝可能与长期腹压增高、先天性膈肌发育不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反酸、胸骨后疼痛等症状。
1、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裂孔疝的首选方法,可直接观察食管下端与胃连接处的解剖结构异常。检查时可见胃黏膜通过扩大的食管裂孔向上疝入胸腔,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反流性食管炎表现。胃镜能同时评估食管黏膜损伤程度,并排除肿瘤等病变。检查前需空腹6小时以上,过程中可能引起短暂恶心等不适。
2、上消化道造影上消化道造影通过吞服钡剂后在X线下动态观察,可清晰显示胃部通过膈肌缺损向上突出的特征性表现。该检查能准确测量疝囊大小,判断疝的类型,对滑动型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较高。检查过程中需要变换体位以观察疝囊的动态变化,但无法评估食管黏膜的微观病变。
3、食管测压食管测压通过检测食管各段压力变化,可评估食管下括约肌功能状态。食管裂孔疝患者常伴有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和食管蠕动异常。该检查能辅助判断反流严重程度,为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参考。检查时将测压导管经鼻腔插入食管,需配合吞咽动作完成检测。
4、胸部CT扫描胸部CT扫描能清晰显示膈肌缺损及疝入胸腔的胃组织,对巨大食管裂孔疝或合并胸腔脏器受压的患者尤为重要。CT三维重建可立体展示解剖结构异常,有助于术前评估。该检查对常规食管裂孔疝的诊断敏感性低于胃镜和造影,但能同时发现肺部并发症。
5、24小时食管pH监测24小时食管pH监测通过记录食管内酸暴露情况,可客观评估胃食管反流程度。食管裂孔疝患者多伴有病理性酸反流,该检查能明确反流与症状的关联性。检查时将pH监测探头经鼻放置于食管下端,需记录日常活动和症状发作时间。
确诊食管裂孔疝后,建议避免饱餐、弯腰等增加腹压的动作,睡眠时抬高床头可减少夜间反流。超重者需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避免穿紧身衣物。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吞咽困难、呕血等表现,应及时复诊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日常饮食应少食多餐,避免咖啡、巧克力等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