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是为了及时发现孕妇血糖异常,降低母婴并发症风险。妊娠期糖尿病可能由胰岛素抵抗加重、遗传因素、孕期激素变化、肥胖、高龄妊娠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增长异常、羊水过多等症状。筛查有助于早期干预,避免胎儿发育异常、难产等不良结局。
1、预防母婴并发症未控制的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导致巨大儿、胎儿畸形、新生儿低血糖等胎儿并发症,同时增加孕妇子痫前期、感染、产后出血等风险。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筛查手段,可识别高风险孕妇并及时采取饮食控制、血糖监测等措施。
2、把握干预窗口期妊娠24-28周是筛查关键期,此时胎盘分泌的激素达到高峰,胰岛素抵抗显著增强。早期发现血糖异常可通过调整膳食结构、补充优质蛋白、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等非药物方式控制病情,避免发展为需胰岛素治疗的重度高血糖。
3、识别高危人群高龄孕妇、孕前超重、糖尿病家族史等人群患病概率较高。筛查能帮助这类孕妇建立针对性管理方案,如使用血糖仪定期监测,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等药物控制血糖。
4、降低远期糖尿病风险约半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筛查确诊后通过产后随访和生活方式干预,如坚持低升糖指数饮食、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显著延缓或预防糖尿病发生。
5、优化分娩决策血糖控制不佳的孕妇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需提前终止妊娠。筛查数据有助于医生评估分娩时机和方式,对血糖异常合并胎儿过大者建议剖宫产,减少肩难产等产科急症发生。
所有孕妇应在孕24-28周常规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高风险人群需提前至首次产检时检测。确诊后须配合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食谱,每日分5-6餐进食,优先选择全谷物、绿叶蔬菜等低升糖食物,避免精制糖分摄入。每周至少3次30分钟步行等有氧运动,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产后6-12周需复查糖耐量,并长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预防代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