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淤血可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血管造影等方式筛查。胃肠道淤血通常由心力衰竭、门静脉高压、血管畸形等原因引起,表现为腹胀、恶心、呕血、黑便等症状。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腹部可发现肝脏肿大、脾脏肿大等体征,听诊肠鸣音可能减弱或消失。腹部叩诊可能出现移动性浊音,提示腹腔积液。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等全身表现可能提示心力衰竭导致的静脉回流受阻。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能显示贫血,肝功能检查可见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增高。凝血功能检查可能出现异常,D-二聚体升高提示血栓形成风险。便潜血试验阳性提示消化道出血,这些指标异常可为诊断提供线索。
3、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可观察门静脉血流速度及方向,评估肝脏质地和脾脏大小。CT或MRI能清晰显示胃肠道壁增厚、血管扩张等改变。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发现门静脉血栓形成,这些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明确淤血程度和范围。
4、内镜检查胃镜检查可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黏膜呈暗红色充血改变。肠镜检查可能发现结肠黏膜水肿、糜烂或溃疡。胶囊内镜适用于小肠病变检查,能发现常规内镜难以到达部位的淤血表现。
5、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现血管狭窄或侧支循环形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前的评估必须进行血管造影,这种检查能准确判断血管病变位置和程度。
日常应注意低盐饮食,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适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体重变化,记录每日尿量。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如凝血酶冻干粉、蛇毒血凝酶注射液等。长期服用利尿剂患者需定期复查电解质,预防低钾血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