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尿失禁高发人群主要包括高龄产妇、多胎妊娠者、分娩损伤者、肥胖者及盆底肌薄弱者。
1、高龄产妇:
35岁以上女性盆底组织弹性下降,妊娠期激素变化会进一步削弱胶原纤维支撑力。分娩时肌肉拉伸损伤后修复能力较差,产后易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建议孕前加强凯格尔运动,产后尽早进行生物反馈治疗。
2、多胎妊娠者:
双胎或三胎妊娠使子宫体积倍增,长期压迫盆底神经肌肉导致不可逆损伤。这类产妇产后3个月尿失禁发生率可达单胎妊娠者的2.3倍。需在孕中期开始使用骨盆带支撑,产后配合电刺激疗法。
3、分娩损伤者:
产钳助产或第二产程延长可能直接损伤尿道括约肌,急产造成的会阴撕裂达Ⅲ度时,尿失禁风险提高4倍。需在产后42天评估盆底肌力,必要时进行尿道中段悬吊术。
4、肥胖者:
体重指数超过30的产妇腹压持续增高,盆底筋膜长期超负荷易发生松弛。研究显示每增加5kg/m²BMI,尿失禁风险上升60%。建议控制孕期增重在11-16kg范围内,产后结合有氧运动减重。
5、盆底肌薄弱者:
先天性结缔组织发育不良或长期慢性咳嗽者,盆底肌肉张力显著低于正常水平。这类人群产后出现尿失禁的概率达78%,需在孕前进行至少3个月的器械辅助肌力训练。
建议产妇每日进行盆底肌收缩训练,采取仰卧位屈膝姿势,收缩肛门和阴道肌肉5秒后放松,每组10次,每日3组。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胶原合成,避免摄入咖啡因等利尿物质。产后6周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使用产妇专用护垫并及时更换,预防尿路感染。若咳嗽或打喷嚏时漏尿持续超过3个月,需到妇科或泌尿外科进行尿动力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