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低烧37.7摄氏度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观察症状、调整环境温度、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低烧可能由感染、免疫反应、环境因素、脱水、疫苗接种反应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孩子额头、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避免酒精或冰水刺激皮肤。适当减少衣物厚度,保持皮肤透气散热。禁止使用退热贴等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的产品。
2、补充水分少量多次饮用温水、口服补液盐或稀释果汁,维持尿量正常。母乳喂养婴儿需增加哺乳频率。观察口唇是否湿润,避免因发热导致脱水加重体温升高。
3、观察症状每2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变化趋势,同时注意有无咳嗽、腹泻、皮疹等伴随症状。监测精神状态与进食情况,若出现嗜睡或拒食需立即就医。
4、调整环境温度保持室内24-26摄氏度,使用加湿器维持50%左右湿度。避免空调直吹或过度包裹,夜间睡眠时可适当调低室温0.5-1摄氏度。
5、就医评估持续低烧超过48小时或体温波动超过1摄氏度,需儿科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指标。疑似尿路感染需留取清洁中段尿检验,呼吸道感染需听诊肺部啰音。
家长应准备电子体温计、退热药等应急物品,但无须自行使用药物。保持孩子每日睡眠10小时以上,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食物。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体温正常3天后可逐步恢复户外活动。注意家庭成员手卫生,定期开窗通风降低交叉感染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