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体温37.7摄氏度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调整环境温度、观察精神状态、监测体温变化等方式处理。低热可能由环境因素、疫苗接种、轻微感染、穿衣过多、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宝宝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禁止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避免引起寒战或皮肤刺激。可配合退热贴敷于额头,每4小时更换一次。
2、补充水分:
少量多次喂食温水、母乳或稀释果汁,保持尿量正常且颜色清亮。发热时呼吸增快会导致隐性失水增加,脱水可能加重发热症状。6个月以下婴儿应增加哺乳次数,避免强行灌喂。
3、调整环境温度:
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湿度50%-60%。避免包裹过厚衣物或被子,选择透气棉质内衣。夏季可使用空调降温,但出风口不可直吹,冬季避免使用电热毯等加热设备。
4、观察精神状态:
注意宝宝是否出现嗜睡、烦躁、拒食等异常表现。若体温波动但精神状态良好,可继续居家观察。出现眼神呆滞、持续哭闹或肢体抽搐时需立即就医。
5、监测体温变化:
每2小时测量一次腋温或耳温,记录体温曲线。电子体温计需校准后使用,测量时保持探头干燥。持续低热超过24小时或体温突然升高至38.5摄氏度以上应及时就诊。
保持清淡饮食,可准备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发热期间暂停添加新辅食,避免高蛋白或高糖食物。每日保证16-18小时睡眠,避免剧烈活动。注意口腔清洁,哺乳后喂少量温水冲洗口腔。体温正常后24小时内不宜洗澡,可用温湿毛巾擦拭身体。密切观察是否出现皮疹、腹泻等伴随症状,3个月以下婴儿出现发热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