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耳朵疼可通过热敷、药物镇痛、保持耳道干燥、调整睡姿、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耳部外伤、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热敷用温热毛巾敷在患侧耳朵周围,温度控制在40-45摄氏度,每次持续10-15分钟。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鼓膜充血和耳道压力,缓解胀痛感。注意避免烫伤皮肤,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作期禁用。
2、药物镇痛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疼痛。化脓性中耳炎需配合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治疗。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医嘱,儿童患者需家长确认剂量。
3、保持耳道干燥洗澡时用防水耳塞阻挡进水,游泳后及时用棉签吸干外耳道水分。潮湿环境易加重细菌滋生,导致炎症扩散。禁止自行掏耳或使用偏方滴耳,避免损伤鼓膜。
4、调整睡姿患耳朝上侧卧可减轻充血性疼痛,用枕头适当抬高头部。避免压迫患耳,夜间疼痛加剧时可尝试半坐卧位。儿童患者家长需协助调整睡眠姿势。
5、就医治疗持续疼痛超过48小时、伴随发热或听力下降时,需耳鼻喉科就诊。化脓性中耳炎可能需鼓膜穿刺引流,慢性中耳炎需耳内镜清理。医生可能开具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排出,或头孢克肟分散片控制感染。
日常应避免用力擤鼻涕,预防感冒可降低复发概率。饮食宜清淡,多摄入维生素C丰富的柑橘类水果,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急性期暂停游泳、潜水等水上活动,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噪音刺激。儿童患者家长需定期观察耳道分泌物,发现异常及时复诊。恢复期间避免乘坐飞机或前往高海拔地区,防止气压变化加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