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易消化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补充营养等方式改善。浅表性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不良饮食习惯、精神压力过大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结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主食可选择软烂的米饭、面条、馒头等,搭配适量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蔬菜需充分烹煮至软烂,推荐南瓜、胡萝卜等根茎类蔬菜。水果宜选择香蕉、苹果等低酸性品种,避免空腹食用柑橘类水果。每日可饮用适量温热的米汤或藕粉,有助于形成胃黏膜保护层。
2、选择易消化食物优先采用蒸、煮、炖等烹饪方式,避免油炸、烧烤等高温烹调。推荐食用山药粥、小米粥等流质半流质食物,可添加少量红枣调节口味。豆腐、蒸蛋等富含植物蛋白且易吸收的食物可适量补充。乳制品选择低脂牛奶或酸奶,但乳糖不耐受者应避免空腹饮用。
3、避免刺激性食物严格限制辣椒、芥末等辛辣调料,减少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饮品。忌食腌制食品如咸菜、腊肉,控制每日食盐摄入量。避免过硬、过冷或过烫食物,如冰镇饮料、火锅等。酒精会直接损伤胃黏膜,患病期间应完全戒酒。
4、少食多餐每日可分5-6餐进食,每餐控制在七分饱。正餐间隔可适当添加苏打饼干、无糖藕粉等小食。进食时需充分咀嚼,每口食物建议咀嚼20次以上。晚餐时间不宜过晚,睡前3小时避免进食。餐后保持直立姿势半小时,防止胃酸反流。
5、补充营养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可促进黏膜修复,如全谷物、瘦肉等。缺铁性贫血患者可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益生菌食品如无糖酸奶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症状严重时可短期使用肠内营养粉剂,但需在营养师指导下进行。
浅表性胃炎患者除饮食调整外,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精神紧张。建议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促进胃肠蠕动。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及性状,如出现黑便或呕血应立即就医。定期复查胃镜评估黏膜修复情况,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规范进行根除治疗。冬季注意胃部保暖,可使用热水袋热敷上腹部缓解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