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茎通常表现为包皮完全覆盖阴茎头且无法外翻显露,可能伴随排尿困难、局部红肿或反复感染。包茎主要有生理性包茎、病理性包茎、瘢痕性包茎、先天性包茎、继发性包茎等类型。
1、生理性包茎多见于婴幼儿,包皮与阴茎头存在自然粘连,尿道口可正常排尿但包皮无法上翻。随着生长发育,多数儿童在3-5岁后粘连逐渐分离。日常护理需注意清洁会阴,避免强行上翻包皮。若青春期后仍未改善,需考虑干预措施。
2、病理性包茎因包皮口狭窄导致阴茎头无法暴露,可能由反复感染或炎症刺激引起。典型症状包括排尿时包皮鼓包、尿线细弱,严重者可诱发尿潴留。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等抗感染药物,或采用包皮扩张术改善。
3、瘢痕性包茎由于外伤、手术或慢性炎症导致包皮形成纤维化瘢痕,表现为包皮弹性丧失、局部硬结。可能伴随勃起疼痛或性功能障碍。确诊后通常建议行包皮环切术,术后可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
4、先天性包茎与遗传因素相关,出生即存在包皮发育异常,包皮口呈针孔样狭窄。患儿易发生包皮垢积聚引发龟头炎,表现为分泌物增多伴异味。婴幼儿期可通过手法扩张缓解,学龄期未改善者需手术矫正。
5、继发性包茎继发于糖尿病、肥胖等系统性疾病,因局部微循环障碍导致包皮增厚挛缩。常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出现瘙痒脱屑。需控制原发病,配合克霉唑乳膏抗真菌治疗,顽固病例可选择包皮成形术。
日常应注意每日清洗阴茎头部与包皮内侧,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选择透气棉质内裤减少摩擦,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出现排尿异常、持续红肿或分泌物时应及时就诊泌尿外科,禁止自行使用器械扩张。术后恢复期需保持伤口干燥,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