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
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心医院
肿瘤综合科
绒毛管状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存在癌变风险,需通过手术切除并定期随访。绒毛管状腺瘤是结肠和直肠常见的息肉类型,由腺体细胞异常增生形成,通常无明显症状,常在肠镜检查时发现。虽然大多数绒毛管状腺瘤为良性,但部分可能发展为腺癌,尤其是直径较大或伴有高级别异型增生的腺瘤。
1、绒毛管状腺瘤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理因素。遗传性息肉病综合征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更容易发生绒毛管状腺瘤。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吸烟、饮酒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年龄增长、慢性炎症性肠病等生理因素也会促进腺瘤形成。
2、绒毛管状腺瘤的诊断主要依靠肠镜检查。肠镜下可见息肉表面呈绒毛状或管状结构,活检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对于直径小于1厘米的腺瘤,可在肠镜下直接切除;对于较大或疑似癌变的腺瘤,需进行手术切除,如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
3、绒毛管状腺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需定期随访。切除后应每1-3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监测是否有复发或新发腺瘤。对于高危患者,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高级别异型增生者,随访频率需更加密切。调整生活方式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戒烟限酒等也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
绒毛管状腺瘤虽为良性,但存在癌变风险,需通过手术切除并定期随访。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是预防癌变的关键,同时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