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餐后2小时血糖8.7毫摩尔每升属于妊娠期血糖偏高,需警惕妊娠期糖尿病风险。妊娠期血糖异常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加重、饮食结构不合理、体重增长过快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多饮多尿、反复外阴阴道感染等症状。建议通过血糖监测、饮食调整、适度运动等方式干预,必要时需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治疗。
妊娠期血糖升高主要与胎盘分泌的激素对抗胰岛素作用有关。随着孕周增加,孕妇体内雌激素、孕酮等激素水平上升,这些激素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导致血糖代谢异常。若孕妇本身存在超重、家族糖尿病史或高龄妊娠等情况,更易出现餐后血糖偏高。日常饮食中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如白米饭、甜点等食物消化吸收快,也会造成餐后血糖快速上升。部分孕妇因孕早期呕吐反应后过度补偿进食,或孕期缺乏运动,进一步加重血糖波动。
妊娠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引发羊水过多、胎儿生长受限等并发症。当孕妇餐后2小时血糖持续超过8.5毫摩尔每升时,胎儿长期处于高糖环境,易导致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问题。孕妇自身也可能出现妊娠期高血压、酮症酸中毒等风险。临床常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等药物控制血糖,这些胰岛素制剂不会通过胎盘屏障,对胎儿相对安全。使用前需由医生根据血糖谱调整剂量,配合血糖仪定期监测指尖血糖。
孕妇应建立规律的三餐两点进食模式,每餐主食选择糙米、燕麦等低升糖指数食物,搭配足量绿叶蔬菜和优质蛋白。避免食用含糖饮料、果汁及精加工零食,水果选择苹果、梨等低糖品种且控制在每日200克以内。餐后30分钟可进行孕妇瑜伽、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持续20-30分钟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峰值。每周至少监测三天全天血糖谱,包括空腹、三餐后2小时及睡前血糖。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仍无法使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6.7毫摩尔每升,应及时到产科或内分泌科就诊,评估是否需要医学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