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胶原交联治疗通常适用于圆锥角膜进展期、角膜扩张症或屈光手术后角膜稳定性下降的患者。圆锥角膜早期可通过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视力,但若角膜厚度≥400微米且出现进行性变薄、视力持续下降或角膜地形图显示曲率显著增加时,则需考虑该治疗。
圆锥角膜患者出现角膜中央或旁中央区进行性变薄,角膜地形图显示最大角膜曲率值逐年增加超过1-2D,或框架眼镜及角膜接触镜无法有效矫正视力时,需及时干预。角膜胶原交联通过紫外线A和核黄素的光化学反应增强角膜基质纤维的机械强度,阻止病变进展。部分患者在角膜厚度不足400微米时,可采用改良的跨上皮交联或离子导入法降低内皮损伤风险。术后需持续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润滑剂如玻璃酸钠滴眼液,并定期复查角膜地形图。
屈光手术后继发角膜扩张的患者,若残余角膜基质层厚度>300微米且存在进行性角膜前突,也需考虑交联治疗。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发生角膜膨隆的患者,交联联合角膜环植入可协同稳定角膜结构。特殊情况下如妊娠期激素水平波动导致圆锥角膜急性水肿时,需先控制水肿再评估交联时机。治疗禁忌证包括活动性角膜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低于临界值及严重干眼症未控制者。
术后3个月内应避免揉眼、游泳等可能损伤角膜的行为,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饮食上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促进角膜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随访监测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及视力变化,若出现眼痛、视力骤降需立即复诊。早期干预可显著延缓疾病进展,但晚期患者可能仍需接受角膜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