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不严重时可通过调整饮食、温水坐浴、局部用药、改善排便习惯、适度运动等方式治疗。痔疮通常与久坐久站、长期便秘、妊娠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表现为便血、肛门瘙痒或肿物脱出等症状。
1、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软化粪便,减少排便时对痔疮的刺激。建议每日食用西蓝花、燕麦、火龙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保证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过量饮酒,以免加重肛门血管充血。
2、温水坐浴每日1-2次温水坐浴能促进肛门血液循环,缓解肿胀和疼痛。水温控制在40℃左右,每次持续10-15分钟,可在水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稀释液起到消炎作用。坐浴后保持肛门干燥,避免潮湿刺激。
3、局部用药痔疮膏剂或栓剂能直接作用于患处,减轻炎症和不适感。常见药物包括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太宁复方角菜酸酯栓、普济痔疮栓等,含有利多卡因、地奥司明等成分可镇痛消肿。使用前需清洁肛门,药物应置于冰箱冷藏保存。
4、改善排便习惯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每次如厕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避免久蹲用力。有便意时及时排便,不可刻意忍耐。排便后可尝试用温水冲洗代替纸巾擦拭,减少局部摩擦。长期便秘者可短期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等缓泻剂。
5、适度运动每日进行提肛运动能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具体方法为收缩肛门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推荐游泳、快走等低强度运动,禁止举重、深蹲等增加腹压的运动。
痔疮不严重时通过上述保守治疗多可缓解,需坚持3-4周观察效果。治疗期间应穿着宽松棉质内裤,避免骑自行车等压迫肛门的活动。若出现持续便血、剧烈疼痛或痔核嵌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肛肠疾病。日常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控制体重,妊娠期女性可使用孕妇枕减轻盆腔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