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度数超过600度通常算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可能由遗传因素、长期近距离用眼、眼球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容易导致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并发症。
近视度数在300度以下属于轻度近视,300-600度属于中度近视,超过600度则属于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患者眼轴长度明显增长,眼球壁变薄,视网膜和脉络膜可能出现萎缩性改变。这类患者更容易出现飞蚊症、闪光感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发生视网膜裂孔或脱离。高度近视还可能伴随玻璃体液化、后巩膜葡萄肿等病理变化,部分患者会出现视力进行性下降。高度近视的矫正方法包括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屈光手术等,但需注意定期进行眼底检查。高度近视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防止眼部外伤。饮食上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A、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
高度近视患者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底等项目。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出现视力突然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高度近视孕妇在分娩前应进行眼底评估,必要时选择剖宫产。儿童青少年应建立屈光档案,每3-6个月复查一次,及时控制近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