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感染蛔虫主要表现为腹痛、食欲异常、睡眠不安、肛门瘙痒和生长发育迟缓。蛔虫病是儿童常见寄生虫感染,症状轻重与虫体数量及寄生部位相关。
1、腹痛:
脐周阵发性隐痛是典型表现,多发生在空腹或进食后。蛔虫机械刺激肠壁或分泌毒素可引起肠痉挛,疼痛发作时患儿常蜷缩身体,缓解期活动如常。严重感染可能引发肠梗阻,出现持续性绞痛伴呕吐。
2、食欲异常:
早期表现为食欲亢进却体重不增,后期可能出现厌食。蛔虫掠夺宿主营养导致代谢紊乱,部分患儿出现异食癖,如啃食泥土、纸屑等。长期营养不良可影响铁吸收,诱发缺铁性贫血。
3、睡眠不安:
夜间磨牙、惊醒哭闹多见。蛔虫代谢产物刺激神经系统,可能引发睡眠障碍。部分患儿伴随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精神症状,易被误诊为多动症。
4、肛门瘙痒:
雌虫夜间在肛周产卵会引发剧烈瘙痒,抓挠可能导致局部皮肤破损感染。观察患儿睡后1-3小时肛周,有时可见白色线头状成虫。该症状需与湿疹、过敏等皮肤病鉴别。
5、发育迟缓:
长期感染会导致身高体重低于同龄标准,认知功能发育滞后。蛔虫消耗蛋白质、维生素A等关键营养素,影响骨骼生长和智力发育。严重者可能出现"蛙腹"体征——腹部膨隆但四肢消瘦。
预防蛔虫感染需培养饭前便后洗手习惯,定期修剪指甲避免虫卵藏匿。生食瓜果务必洗净去皮,肉类水产彻底煮熟。幼儿机构建议每半年集体驱虫,常用药物包括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发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粪便检查,避免盲目服用驱虫药。日常可增加胡萝卜、南瓜等富含β-胡萝卜素的食物,帮助修复受损肠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