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低血糖可能与胰岛素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衰竭、非胰岛细胞肿瘤、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等疾病有关。长期反复发作的低血糖需警惕器质性病变,建议及时就医完善胰岛素、C肽、影像学等检查。
1、胰岛素瘤胰岛素瘤是胰腺β细胞肿瘤,过度分泌胰岛素导致低血糖。典型表现为空腹或运动后出现冷汗、心悸、意识模糊,进食后缓解。可通过腹部增强CT或超声内镜定位肿瘤,确诊后需手术切除。常用术前检查包括72小时饥饿试验和选择性动脉钙刺激静脉采血。
2、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时,糖异生能力下降引发低血糖。常伴皮肤色素沉着、乏力、低血压等症状。诊断需检测血皮质醇和ACTH水平,治疗以糖皮质激素替代为主,如氢化可的松片或醋酸可的松片。急性肾上腺危象需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
3、肝衰竭晚期肝病因肝糖原储备不足和糖异生障碍导致低血糖。多伴随黄疸、腹水、凝血功能障碍等表现。需评估肝功能分级,治疗包括静脉输注葡萄糖、肝移植评估。急性发作时可使用胰高血糖素注射液,但肝硬化患者效果有限。
4、非胰岛细胞肿瘤某些间叶组织肿瘤如纤维肉瘤、间皮瘤可能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引起低血糖。肿瘤体积通常较大,可通过CT发现占位性病变。治疗以手术切除肿瘤为主,无法手术者可尝试生长抑素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注射液。
5、自身免疫性低血糖体内存在胰岛素自身抗体或胰岛素受体抗体,导致胰岛素代谢异常。部分患者有自身免疫疾病史,检测胰岛素抗体滴度可辅助诊断。治疗采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严重者需血浆置换。需注意与胰岛素注射过量相鉴别。
顽固性低血糖患者应规律监测血糖,随身携带葡萄糖片或含糖饮料应急。避免长时间空腹和剧烈运动,饮食上采用少量多餐模式,适当增加复合碳水化合物摄入。所有药物使用均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建议家属学习低血糖急救措施,如出现意识障碍需立即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