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一般有28-32颗牙齿,具体数量取决于智齿是否萌出。牙齿数量差异主要与智齿发育情况、先天缺失、牙齿脱落等因素有关。
1、智齿发育智齿是人类第三磨牙,通常在17-25岁萌出。由于现代人颌骨退化,约35%人群存在智齿阻生或先天缺失现象。完全萌出4颗智齿者牙齿总数为32颗,部分萌出或未萌出者则为28-31颗。智齿位置不正可能导致邻牙龋坏或冠周炎,需口腔科评估是否拔除。
2、先天缺失约5%人群存在先天性缺牙,多见于侧切牙、第二前磨牙等。这类牙齿缺失与遗传因素相关,可能影响咬合功能。通过口腔全景片检查可明确诊断,轻度缺牙无须处理,影响咀嚼功能时需考虑正畸治疗或种植修复。
3、牙齿脱落龋病、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可导致牙齿过早脱落。中老年人平均存留牙数随年龄增长递减,60岁以上人群平均存留牙数约为20颗。及时治疗龋齿、定期洁牙能有效预防牙齿缺失,已脱落牙齿建议尽早修复避免邻牙倾斜。
4、多生牙现象约1%-3%人群存在额外多生牙,好发于上颌前牙区。多生牙可能阻碍正常牙齿萌出或导致牙列拥挤,需通过X线检查确诊。无症状多生牙可观察处理,影响牙列整齐度时需手术拔除并配合正畸治疗。
5、乳牙滞留儿童替牙期可能出现乳牙滞留,导致恒牙错位萌出。这种情况会使牙齿总数暂时性增多,需及时拔除滞留乳牙引导恒牙正常排列。正常乳牙列包含20颗牙齿,6-12岁替牙期结束后由恒牙替代。
保持牙齿健康需每日刷牙两次并使用牙线清洁牙缝,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饮食上控制高糖食物摄入,适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出现牙齿疼痛、松动等异常应及时就诊,缺失牙齿建议在3-6个月内完成修复以避免咬合关系紊乱。儿童换牙期家长应定期检查恒牙萌出情况,发现异常尽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