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可通过补液治疗、调整饮食、药物治疗、肠道休息、预防脱水等方式治疗。急性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刺激、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补液治疗急性肠炎患者容易出现腹泻和呕吐,导致体液大量丢失。口服补液盐是首选补液方式,能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严重脱水时需要静脉输液,常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补液治疗有助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循环衰竭。
2、调整饮食发病初期建议短暂禁食,症状缓解后从流质饮食开始。可适量饮用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逐步过渡到稀饭、面条等半流质。避免食用高脂、高纤维、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有助于减轻肠道负担。
3、药物治疗细菌性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毒素和保护黏膜。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等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止泻药需谨慎使用,严重腹泻时才考虑短期服用洛哌丁胺。
4、肠道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腹部可进行热敷缓解痉挛疼痛。保持肛门清洁,腹泻后及时清洗。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给予肠道充分恢复时间。
5、预防脱水每次腹泻后都应补充适量液体,可饮用淡盐水或稀释果汁。观察尿量和口渴程度判断脱水情况。婴幼儿和老年人更需密切监测,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表现应立即就医。
急性肠炎恢复期应注意饮食调理,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蒸蛋、苹果泥等。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发热、血便等情况应及时复诊。平时注意食品卫生,避免进食不洁食物可有效预防急性肠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