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输血可能引起凝血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低体温、循环超负荷、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并发症。大量输血通常指24小时内输入超过患者自身血容量的血液或红细胞制品,常见于严重创伤、大手术等情况。
1、凝血功能障碍大量输血可能导致稀释性凝血病,由于库存血中凝血因子活性降低、血小板数量减少,加上失血本身消耗凝血物质,患者可能出现皮肤黏膜出血、手术创面渗血等表现。治疗需根据凝血功能检测结果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或血小板,同时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和纤维蛋白原水平。
2、电解质紊乱库存血中钾离子浓度随储存时间升高,大量输入可能引发高钾血症,表现为肌无力、心律失常。枸橼酸盐抗凝剂代谢后可能引起低钙血症,出现手足抽搐、QT间期延长。需定期检测血钾、血钙水平,必要时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或使用降钾树脂。
3、低体温快速输入大量4℃保存的血液制品可能导致核心体温下降,抑制凝血酶活性并增加心肌梗死风险。患者可能出现寒战、心律失常。预防措施包括使用血液加温器、覆盖保温毯,维持患者体温在36℃以上。
4、循环超负荷短时间内输入过量血液可能增加心脏前负荷,尤其对心功能不全患者易诱发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需要控制输血速度,必要时使用呋塞米注射液利尿,严重时可采用机械通气支持。
5、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由供体血浆中的抗体与受体白细胞反应引起,表现为突发低氧血症、双肺浸润影。通常在输血后6小时内发生,需立即停止输血并给予氧疗,严重时需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进行激素治疗。
实施大量输血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推荐采用加温输血装置并按1:1:1比例输注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输血过程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及实验室指标,术后注意补充铁剂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对出现寒战、皮疹等输血反应需立即处理,长期随访关注肝炎病毒、HIV等经血传播疾病感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