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可通过内镜下切除、定期复查、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肠息肉可能与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1、内镜下切除直径小于10毫米的息肉通常可在肠镜检查时直接切除。医生会使用电切圈套器或活检钳完整摘除息肉,并送病理检查明确性质。该方法创伤小且恢复快,适用于大多数腺瘤性息肉和炎性息肉。术后需禁食6-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3天。
2、定期复查对于直径小于5毫米的增生性息肉,若无癌变倾向可暂不处理,但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建议每1-2年进行肠镜随访,观察息肉是否增大或形态改变。复查期间出现便血、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3、调整饮食减少红肉、加工食品摄入,增加全谷物和蔬菜水果比例。每日补充30克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肠道环境,西蓝花、苹果等食物含有的抗氧化物质可抑制息肉生长。避免饮酒和辛辣刺激食物,保持每日1500毫升饮水量。
4、药物治疗对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特殊情况,可能需使用塞来昔布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等非甾体抗炎药延缓息肉进展。合并肠道炎症时可配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炎症。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服药。
5、手术切除直径超过20毫米的广基息肉或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时,可能需行腹腔镜下肠段切除术。术后需住院观察5-7天,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术后仍需每半年复查肠镜,监测复发情况。
发现肠息肉后应戒烟限酒,每日保持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注意观察排便情况,出现持续腹痛、黏液血便等症状需及时复诊。术后患者可适量补充双歧杆菌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但所有益生菌制剂均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日常饮食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重点控制动物脂肪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