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所致静脉炎可通过停止输液、冷敷或热敷、外用药物、口服药物、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静脉炎通常由药物刺激、导管损伤、感染、过敏反应、输液速度过快等原因引起。
1、停止输液发现静脉炎症状后应立即停止输液,避免继续刺激静脉血管。拔除输液针头时需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加重。局部可用碘伏消毒,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若输液为必需治疗,需更换输液部位并由医护人员评估调整输液方案。
2、冷敷或热敷急性期48小时内可采用冷敷减轻肿胀疼痛,每次冷敷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进行。48小时后转为热敷促进炎症吸收,温度控制在40-45℃,每日3-4次。冷热敷时需用干净毛巾隔开皮肤,避免冻伤或烫伤。糖尿病患者及感觉障碍者需谨慎使用温度疗法。
3、外用药物可遵医嘱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硬结。肝素钠软膏能抗凝血缓解血栓性静脉炎。硝酸甘油贴剂可扩张血管促进药物吸收。外用药前需清洁皮肤,避开破损处。过敏体质者应先小范围试用,观察是否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
4、口服药物症状较重时可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消炎止痛。地奥司明片能增强静脉张力减轻水肿。严重感染需用头孢克洛分散片抗感染。服药期间需观察有无胃肠道不适或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者应调整药物剂量,避免与其他抗凝药物联用。
5、手术治疗出现化脓性静脉炎或血栓形成时可能需手术切开引流或取栓。静脉剥离术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静脉炎。术后需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情况。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需长期穿戴弹力袜,预防血栓后综合征。
静脉炎恢复期间应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避免患侧肢体提重物或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C,限制高盐高脂食物。选择宽松衣物减少局部压迫,定期观察皮肤颜色温度变化。若出现发热、红线蔓延、剧烈疼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预防静脉炎应注意规范输液操作,交替使用穿刺部位,控制输液速度及药物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