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需与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萎缩性阴道炎、接触性皮炎、外阴硬化性苔藓等疾病鉴别。这些疾病在症状表现、病因及治疗方式上存在差异,需通过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
1、细菌性阴道病细菌性阴道病由阴道内菌群失衡引起,主要表现为灰白色稀薄分泌物伴鱼腥味,外阴瘙痒较轻。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则表现为白色凝乳状分泌物及剧烈瘙痒。细菌性阴道病可通过胺试验或阴道pH值检测鉴别,治疗常用甲硝唑阴道凝胶或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栓。
2、滴虫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导致,典型症状为黄绿色泡沫状分泌物伴明显异味,可能合并尿道刺激症状。念珠菌感染分泌物无泡沫且异味较轻。显微镜下找到滴虫可确诊,治疗推荐口服甲硝唑片或替硝唑片。
3、萎缩性阴道炎萎缩性阴道炎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阴道黏膜萎缩,表现为阴道干涩、灼痛及淡血性分泌物。念珠菌感染常见于育龄期,分泌物性状不同。局部使用雌三醇乳膏可改善萎缩症状。
4、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由外阴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引发,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水肿,可能伴水疱或糜烂。念珠菌感染多累及阴道及小阴唇内侧。避免接触致敏物质并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可缓解症状。
5、外阴硬化性苔藓外阴硬化性苔藓属于慢性皮肤病变,特征为外阴皮肤变薄发白伴瘙痒或疼痛,晚期可能出现结构改变。念珠菌感染不导致皮肤结构变化。确诊需活检,治疗可采用丙酸氯倍他索软膏等强效糖皮质激素。
出现外阴瘙痒、分泌物异常等症状时,建议避免自行用药,及时就医进行白带常规、真菌培养等检查。日常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避免过度清洗或使用刺激性洗剂。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者应加强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