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病通常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因护理不当或身体恢复不佳出现的多种不适症状,主要包括产褥感染、乳腺炎、关节疼痛、产后抑郁、尿潴留等。这些症状多与产后气血亏虚、抵抗力下降、生殖系统恢复缓慢等因素相关。
1、产褥感染产褥感染是分娩后生殖道受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发热、下腹疼痛、恶露异味等。可能与分娩时器械操作、产道损伤或卫生护理不当有关。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甲硝唑等控制感染,同时保持会阴清洁干燥。
2、乳腺炎乳腺炎多因乳汁淤积或乳头皲裂导致细菌感染,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发热寒战。可通过热敷按摩促进排乳,严重时需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哺乳前后需清洁乳头,避免乳汁淤积。
3、关节疼痛产后关节疼痛常因分娩时韧带松弛、钙流失及受凉导致,好发于腰骶、手腕等部位。建议穿戴护具保暖,适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解。
4、产后抑郁产后抑郁与激素水平骤降、心理适应障碍有关,表现为情绪低落、失眠、自责等。轻症可通过心理咨询改善,中重度需遵医嘱使用舍曲林、氟西汀等抗抑郁药物,家属应给予情感支持。
5、尿潴留尿潴留多因分娩时膀胱神经受压或会阴疼痛导致排尿困难。可尝试热敷下腹、听流水声诱导排尿,必要时需导尿处理。产后应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预防月子病需注重科学坐月子,保持均衡营养摄入如优质蛋白、铁剂和维生素,避免生冷辛辣食物。室内温度维持在24-26℃,穿着宽松棉质衣物。每日进行适度活动如产褥操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提重物或久站。保证充足睡眠,与家人分担育儿压力,出现持续发热、剧烈疼痛或情绪异常应及时就医。传统月子习俗需辩证看待,洗头洗澡时注意保暖即可,无须严格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