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术后拆除尿管可能会有轻微疼痛,但多数可以耐受。疼痛程度主要与个体痛阈、术后恢复情况、尿管留置时间等因素有关。
尿道下裂手术是修复尿道开口异常的常见术式,术后通常需留置导尿管支撑尿道。拆除尿管时,导管与尿道黏膜的轻微摩擦可能引起短暂刺痛感,但这种疼痛多为瞬间性,类似排尿时的灼热感。临床中大部分患儿在拆除前使用润滑剂可显著减轻不适,且操作过程仅需数秒即可完成。若术后恢复良好、无感染或尿道狭窄,疼痛感通常不会持续超过半小时。
少数情况下,若存在尿管结痂粘连、尿道炎症或膀胱痉挛,拆除时可能出现较明显疼痛。这种情况多见于尿管留置时间过长、护理不当或术后并发感染的患者。此时医生可能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麻醉凝胶或口服镇痛药物辅助处理。术后按医嘱保持会阴清洁、多饮水稀释尿液,能有效减少结痂风险。
建议家长在拆除尿管前安抚患儿情绪,避免紧张加重痛感。术后早期可鼓励孩子多饮水促进排尿,观察有无尿频、尿急或血尿加重。若疼痛持续超过一天或伴随发热、排尿困难,需及时返院检查是否存在尿道狭窄或感染。日常护理中应注意选择宽松棉质内裤,避免剧烈运动摩擦伤口,饮食上增加新鲜蔬果摄入预防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