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末疼痛可通过调整饮水习惯、局部热敷、遵医嘱使用药物、抗感染治疗、尿道扩张等方式缓解。排尿末疼痛通常由尿路感染、尿道结石、前列腺炎、尿道狭窄、膀胱过度活动症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水习惯每日保持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少量多次饮用,避免饮用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增加排尿频率有助于冲刷尿道,减少细菌滞留。排尿时保持放松姿势,避免用力过猛加重尿道黏膜损伤。
2、局部热敷用40℃左右温水浸湿毛巾敷于下腹部或会阴部,每次15分钟,每日重复进行。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尿道平滑肌痉挛。热敷后需保持皮肤干燥,避免继发感染。
3、遵医嘱使用药物细菌性尿路感染可遵医嘱服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前列腺炎患者可使用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改善排尿功能。疼痛明显时可短期配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缓解症状,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循医嘱使用。
4、抗感染治疗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可能与耐药菌株有关,需通过尿培养确定病原体后选择敏感抗生素。支原体感染需使用阿奇霉素颗粒,真菌性尿道炎需配合氟康唑胶囊治疗。治疗期间需完成全程用药,避免病情反复。
5、尿道扩张尿道狭窄导致的排尿疼痛需通过尿道造影确诊,轻度狭窄可通过定期尿道扩张术改善。严重狭窄可能需行尿道成形术,术后需留置导尿管并预防性使用盐酸环丙沙星片防止感染。该操作必须由泌尿外科专业医师实施。
建议穿着宽松棉质内裤,每日清洗会阴部并从前向后擦拭。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量食用蔓越莓、酸奶等富含益生菌的食品。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尿、发热等情况,应立即就医进行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检查。长期久坐人群需每小时起身活动,避免盆腔充血加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