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疱疹目前无法彻底根治,但可通过规范治疗有效控制症状和减少复发。单纯性疱疹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或2型感染引起,表现为皮肤黏膜簇集性水疱,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疗、局部护理、免疫调节、生活方式干预、预防传播等。
1、抗病毒治疗单纯性疱疹急性发作期需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这些药物能缩短病程、减轻症状,但对潜伏在神经节内的病毒无效,故无法根治。频繁复发者可考虑长期抑制治疗,需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2、局部护理疱疹破溃后需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细菌感染,避免抓挠或摩擦。疼痛明显时可冷敷缓解,禁用激素类药膏。合并眼部感染需使用更昔洛韦滴眼液等特异性治疗,防止角膜损伤。
3、免疫调节免疫力下降是复发的主要诱因,患者可通过规律作息、均衡营养、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反复发作者可检测免疫功能,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胸腺肽、转移因子等免疫调节剂,但需注意此类药物不能清除潜伏病毒。
4、生活方式干预避免熬夜、精神紧张、过度日晒等诱发因素,复发期间禁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患处透气,穿宽松棉质衣物。合并生殖器疱疹者需避免性接触,妊娠期患者需产科联合管理预防新生儿感染。
5、预防传播活动期疱疹具有传染性,应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餐具,疱液接触后及时洗手。无症状排毒期仍可能传播病毒,安全性行为可降低风险。疫苗接种尚在研发阶段,目前预防主要依赖行为干预。
单纯性疱疹患者应建立长期管理意识,发作期及时就医,缓解期注意监测复发征兆。日常多摄入富含赖氨酸的食物如鱼类、豆类,限制精氨酸含量高的坚果巧克力。保持皮肤屏障完整,使用温和洗护产品,冬季加强保湿。心理上需正确认识该病的可控性,避免过度焦虑。定期复查有助于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