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感冒导致味觉和嗅觉失灵,通常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鼻腔和口腔黏膜肿胀,影响嗅觉和味觉感受器的正常功能。治疗上可通过缓解鼻塞、保持鼻腔湿润、促进黏膜恢复来改善症状。具体方法包括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服用抗组胺药物、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1、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感冒时鼻腔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容易堵塞嗅觉感受器。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可以有效清除分泌物,减轻黏膜肿胀,恢复嗅觉功能。具体操作是将生理盐水注入鼻腔,轻轻冲洗后擤出,每天2-3次。
2、服用抗组胺药物:感冒常伴随鼻塞和流涕,抗组胺药物可以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症状,从而改善嗅觉和味觉。常见的抗组胺药物包括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需遵医嘱使用。
3、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感冒时身体容易脱水,导致黏膜干燥,影响嗅觉和味觉感受器的功能。多喝水可以保持黏膜湿润,促进黏膜修复。建议每天饮用8-10杯水,避免饮用含糖或含咖啡因的饮料。
4、使用加湿器:干燥的空气会加重鼻腔黏膜的干燥和不适,使用加湿器可以增加室内湿度,缓解鼻腔干燥,促进嗅觉和味觉的恢复。建议将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之间。
5、避免刺激性食物:感冒期间,味觉和嗅觉可能对刺激性食物更加敏感,如辛辣、油腻或过热的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汤、蒸蔬菜等,有助于减轻不适感,促进恢复。
感冒引起的味觉和嗅觉失灵通常是暂时的,随着感冒症状的缓解,嗅觉和味觉会逐渐恢复。如果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建议及时就医,排除其他潜在疾病的可能性。通过合理的护理和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的嗅觉和味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