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功能减退说明下丘脑-垂体轴调节异常,可能由垂体肿瘤、产后大出血、颅脑外伤、感染或遗传缺陷等原因引起。典型表现为激素分泌不足,涉及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多种激素缺乏。
1、垂体肿瘤:
垂体腺瘤是最常见病因,肿瘤压迫导致正常垂体组织破坏。可能出现头痛、视力障碍,伴随性腺功能减退或甲状腺功能低下。治疗需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术后需长期激素替代。
2、席汉综合征:
产后大出血引起垂体缺血坏死,常见于分娩时失血性休克。典型表现为产后无乳、闭经、乏力,伴随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需终身补充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
3、颅脑损伤:
严重颅脑外伤或手术可能损伤垂体柄,导致激素输送通路中断。常见尿崩症合并多种垂体前叶功能减退,需根据缺失激素类型进行针对性替代治疗。
4、感染因素:
结核性脑膜炎、垂体脓肿等感染可破坏垂体组织。除原发感染症状外,可能出现渐进性多腺体功能衰竭。需控制感染后评估激素缺乏程度。
5、遗传性疾病:
如PROP1基因突变导致联合垂体激素缺乏症,儿童期即出现生长迟滞、青春期不发育。需从小开始生长激素和性激素替代,定期监测骨龄和激素水平。
垂体功能减退患者需终身随访激素水平,避免应激状态下肾上腺危象。日常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高蛋白饮食补充营养,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外出携带医疗警示卡,冬季注意保暖预防感染,定期复查垂体MRI和靶腺功能。出现恶心呕吐、低血压等肾上腺危象征兆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