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更容易得静脉曲张主要与激素水平变化、子宫增大压迫血管、血容量增加等因素有关。静脉曲张主要表现为下肢静脉迂曲扩张,可能伴随肿胀、疼痛等症状。
1、激素水平变化妊娠期孕激素水平升高会导致静脉壁松弛,静脉瓣膜功能减弱,血液回流受阻。这种情况属于生理性改变,通常建议孕妇避免久站久坐,休息时抬高下肢,穿戴医用弹力袜帮助血液回流。若出现明显静脉曲张或不适,需及时就医评估。
2、子宫增大压迫随着胎儿发育,子宫增大会压迫盆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增加下肢静脉压力。这种机械性压迫在孕中晚期更为明显,可能引发或加重静脉曲张。建议孕妇采取左侧卧位休息,减少子宫对血管的影响,同时避免穿过紧的衣物。
3、血容量增加妊娠期血容量会增加较多,静脉系统负担加重。血液循环量增多会扩张静脉血管,可能诱发静脉曲张。孕妇需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促进血液循环,控制体重增长速度,避免给静脉系统带来过大压力。
4、遗传因素影响有静脉曲张家族史的孕妇发病概率较高。遗传性结缔组织薄弱或静脉瓣膜缺陷会放大妊娠对静脉系统的影响。这类孕妇应从孕早期开始预防,定期进行下肢静脉超声评估,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静脉活性药物如地奥司明片、羟苯磺酸钙胶囊等。
5、静脉回流受阻妊娠期凝血功能改变会增加血液粘稠度,加上活动量减少,容易导致静脉回流不畅。这种情况可能引发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孕妇需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脱水,在医生监测下必要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等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孕妇预防静脉曲张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控制体重合理增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每日进行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休息时抬高下肢,穿戴合适的医用弹力袜。饮食上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增强血管弹性,限制高盐食物摄入减轻水肿。若静脉曲张症状加重或出现皮肤颜色改变、溃疡等表现,应及时就医处理,避免并发症发生。产后多数孕妇静脉曲张会有所改善,但严重者可能需进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