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患者的血常规检查通常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及C反应蛋白升高等异常。脑膜炎可能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需结合脑脊液检查进一步确诊。
1、白细胞计数升高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常超过10×10⁹/L,严重感染时可达到20×10⁹/L以上。白细胞增多是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同步增高。病毒性脑膜炎的白细胞升高幅度相对较轻,可能伴随淋巴细胞比例上升。临床常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注射用美罗培南等抗菌药物控制感染。
2、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超过70%提示急性细菌感染,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中性粒细胞可达90%以上。该现象与病原体刺激骨髓释放粒细胞有关,严重者可出现未成熟中性粒细胞。结核性脑膜炎早期也可能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增多,后期转为淋巴细胞为主。治疗需根据病原学结果选择注射用青霉素钠、利福平胶囊等药物。
3、C反应蛋白增高C反应蛋白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细菌性脑膜炎发病6-8小时内即可显著升高,数值常超过50mg/L。其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相关,动态监测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病毒性脑膜炎的C反应蛋白升高幅度通常低于20mg/L。临床常联合使用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降低炎症反应。
4、血小板计数异常重症脑膜炎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与感染导致的血小板消耗增加或骨髓抑制有关。部分患者可见血小板反应性增多,可能与炎症因子刺激有关。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⁹/L时需警惕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需及时输注血小板悬液并使用注射用肝素钠抗凝治疗。
5、血红蛋白变化慢性脑膜炎患者可能因炎症消耗出现轻度贫血,表现为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急性感染早期由于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可暂时性增高。严重感染合并休克时血红蛋白快速下降提示病情危重,需紧急液体复苏并静脉滴注人血白蛋白维持循环稳定。
脑膜炎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剧烈活动。饮食需提供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菜泥、果汁等。注意观察意识状态和体温变化,出现头痛加剧、频繁呕吐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鸡蛋羹、鱼肉粥等,帮助机体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