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在子宫内的正常位置为头位,即头部朝下、臀部朝上,临产时胎头最先进入骨盆。其他胎位包括臀位、横位等均属异常,可能增加分娩风险。胎位受子宫形态、羊水量、胎盘位置、多胎妊娠等因素影响,通常通过超声检查或产科触诊确认。
妊娠28周前胎儿活动空间较大,胎位可能不固定。随着孕周增长,胎儿逐渐转为头位。头位分娩时胎头能更好贴合产道,有利于自然分娩。头位又可细分为枕前位、枕后位等,其中枕前位是最理想的顺产胎位,胎头俯屈使最小径线通过产道。
臀位指胎儿臀部或足部朝向宫颈口,发生概率随孕周增加而降低。完全臀位时胎儿双腿髋膝关节屈曲如盘坐,单臀位则双腿伸直贴于胸腹前。臀位经阴道分娩可能出现后出头困难,需评估骨盆条件决定分娩方式。横位胎儿长轴与母体纵轴垂直,通常需剖宫产终止妊娠。
建议孕妇定期产检监测胎位变化,孕30周后异常胎位可尝试膝胸卧位矫正。避免长时间仰卧,侧卧位有助于胎儿旋转。适度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可能促进胎位调整,但需避免剧烈活动。若孕36周仍为臀位或横位,应及时与产科医生讨论分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