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需特别注意保暖喂养感染预防发育监测和家庭护理。早产儿护理重点包括体温维持营养支持免疫防护生长评估以及家长教育。
1、体温维持早产儿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能力差,应采用暖箱或袋鼠式护理维持36.5-37.5℃核心体温。接触婴儿前需预热听诊器等器械,更换衣物尿布时动作迅速,避免对流风直接吹拂。出现四肢发凉体温过低时,立即用预热的毯子包裹并监测肛温。
2、营养支持首选母乳喂养并按医嘱添加母乳强化剂,吸吮力弱者用专用早产儿奶嘴或鼻饲管喂养。每2-3小时喂养一次,记录每日摄入量及大小便次数。需定期监测体重增长曲线,出现喂养不耐受时改用深度水解配方奶。
3、免疫防护接触婴儿前严格洗手消毒,避免亲吻婴儿面部。保持居室通风但避免直接吹风,谢绝探视人员。按时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呼吸道合胞病毒高发季需预防性注射帕利珠单抗。发现脐部红肿皮肤脓疱等感染征象立即就医。
4、生长评估每月测量头围身长体重并绘制生长曲线图,定期进行听力筛查和眼底检查。纠正月龄6个月前每月评估大运动发育,发现肌张力异常或追视障碍时需康复干预。早产儿贫血概率高,需按医嘱补充铁剂和维生素D。
5、家长教育指导家长识别呼吸暂停肤色青紫等危急症状,掌握急救手法。建立规律的睡眠哺乳节奏,避免过度刺激。母亲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乳汁分泌,父亲应参与日常护理。参加早产儿随访门诊,保存好出院小结和检查报告。
早产儿出院后需持续补充维生素AD直至2岁,矫正月龄12个月内避免接触人群密集场所。居家环境保持24-26℃恒定温度,使用加湿器维持50%湿度。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并每日更换,奶瓶奶嘴每次使用后煮沸消毒。定期进行神经行为发育评估,发现运动落后或认知异常时及时转诊儿童康复科。建立规范的喂养睡眠记录本,随访时供医生参考调整护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