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凝血功能障碍是指机体凝血与抗凝机制失衡导致的病理状态,主要包括凝血功能亢进(血栓形成倾向)和凝血功能减退(出血倾向)两大类。
1、遗传因素血友病A/B、血管性血友病等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需通过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常用药物有人凝血因子Ⅷ、重组人凝血因子Ⅸ、去氨加压素。
2、药物影响抗凝药(华法林、利伐沙班)或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过量使用导致出血,需调整剂量或使用维生素K、凝血酶原复合物逆转。
3、肝脏疾病肝硬化导致凝血因子合成不足,表现为牙龈出血、皮下瘀斑,需补充维生素K、新鲜冰冻血浆,同时治疗原发病。
4、血液病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引发血小板异常,伴随发热、贫血,需输注血小板、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
出现不明原因瘀斑、鼻衄或术后出血不止时应及时检测凝血四项,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改善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