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障碍是指血液凝固机制异常导致的出血倾向或血栓形成,主要包括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疾病。
1、血友病血友病是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表现为关节腔或深部组织自发性出血。治疗需定期输注凝血因子浓缩剂,可选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凝血酶原复合物、氨甲环酸等药物。
2、维生素K缺乏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合成,缺乏时表现为皮下瘀斑或消化道出血。可通过补充维生素K1注射液、新鲜冰冻血浆治疗,日常需增加绿叶蔬菜摄入。
3、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继发于严重感染的凝血紊乱,表现为多部位出血与微血栓形成。治疗原发病同时需使用肝素、低分子肝素、血小板输注等综合措施。
4、抗磷脂综合征自身抗体导致动静脉血栓形成,妊娠期易发生胎停。需长期抗凝治疗,常用华法林、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药物,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定期监测凝血指标,服用抗凝药物期间需限制富含维生素K食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