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胎导致凝血功能障碍通常由胎盘组织释放促凝物质、母体凝血因子消耗、纤溶系统激活、感染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原因引起,需通过凝血功能监测、抗凝治疗、病因治疗、输血支持等方式干预。
1. 胎盘促凝物质释放滞留死胎的胎盘组织可释放大量组织因子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导致凝血因子过度消耗。需及时清除宫内残留组织,监测D-二聚体水平。
2. 凝血因子消耗持续凝血激活会导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等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引发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可输注冷沉淀补充纤维蛋白原,使用氨甲环酸抑制纤溶。
3. 纤溶系统亢进死胎滞留超过4周可能诱发继发性纤溶亢进,表现为出血倾向。需检测FDP水平,必要时使用抑肽酶控制纤溶,同时补充凝血酶原复合物。
4. 感染诱发DIC宫内感染革兰阴性菌释放内毒素,通过炎症因子风暴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需进行血培养检测,使用肝素抗凝联合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治疗。
出现死胎后应每12小时监测凝血四项,限制剧烈活动避免出血,补充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发现异常及时进行产科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