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曲张和浅静脉曲张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变静脉的位置、症状表现及潜在风险。深静脉曲张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可能伴随血栓形成风险;浅静脉曲张则累及皮下浅表静脉,以肉眼可见的迂曲扩张为主要特征。
1、解剖位置深静脉曲张发生于下肢肌肉层内的深静脉系统,如股静脉、腘静脉等,体表不可见但可通过超声检查发现。浅静脉曲张累及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属支,表现为皮下青紫色蚓状突起,肉眼即可观察。
2、症状差异深静脉曲张早期可能无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下肢沉重感、夜间痉挛,若继发深静脉血栓形成会突发肢体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常见下肢酸胀、瘙痒,久站后症状加重,皮肤可能出现色素沉着或溃疡。
3、并发症风险深静脉曲张可能引发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需抗凝治疗。浅静脉曲张通常进展缓慢,但长期可导致淤积性皮炎、静脉性溃疡等局部病变。
4、诊断方法深静脉曲张确诊需依赖血管超声或静脉造影,评估血流动力学异常。浅静脉曲张通过体格检查结合超声即可明确,重点检查隐股静脉瓣膜功能。
5、治疗原则深静脉曲张急性期需卧床抬高患肢,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慢性期可穿医用压力袜。浅静脉曲张轻症采用硬化剂注射,重者需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术后穿弹力袜3-6个月。
建议避免久站久坐,规律进行踝泵运动促进静脉回流。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可降低静脉压力。出现下肢不对称肿胀或皮肤溃疡时,应及时至血管外科就诊,避免自行按摩或热敷可能存在的血栓部位。日常选择二级压力医用弹力袜,晨起穿戴、睡前脱下,注意观察肢体周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