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积血可通过卧床休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穿刺引流、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盆腔积血可能由黄体破裂、异位妊娠、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外伤等因素引起。
1、卧床休息轻度盆腔积血患者需绝对卧床,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采取半卧位促进积血局限化,观察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急性期可冰敷下腹部减少渗出,72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吸收。
2、药物治疗出血量较少时可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止血,配合头孢曲松钠预防感染。疼痛明显者可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镇痛,贫血患者需补充琥珀酸亚铁片。异位妊娠所致积血需注射甲氨蝶呤终止妊娠。
3、物理治疗超短波理疗能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加速积血吸收。红外线照射可改善局部代谢,减轻组织粘连风险。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常规,防止继发感染。
4、穿刺引流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后穹窿穿刺可抽吸陈旧性积血,降低盆腔压力。操作需严格无菌,每次抽液不超过500毫升。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
5、手术治疗活动性出血或积血超过300毫升需腹腔镜探查,黄体破裂可行电凝止血,异位妊娠需切除患侧输卵管。严重盆腔粘连者可能需开腹手术,术后放置引流管观察出血情况。
盆腔积血患者恢复期应避免负重及性生活,保持会阴清洁。饮食宜高蛋白低脂肪,适量进食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定期复查超声观察积血吸收情况,术后患者需遵医嘱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出现发热、腹痛加剧等症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