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12项检查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胆碱酯酶、总胆汁酸等项目,用于评估肝脏合成、代谢、解毒及胆汁排泄功能。
1、谷丙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数值升高可能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轻度升高时可通过调整作息改善,持续异常需进一步排查病因。
2、谷草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分布于肝脏和心肌细胞,其与谷丙转氨酶比值有助于鉴别肝病类型。酒精性肝病时该酶升高更显著,长期异常可能提示肝硬化风险。建议避免饮酒并完善超声检查。
3、总蛋白及白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降低常见于慢性肝病、营养不良或肾病综合征。白蛋白低于30g/L可能出现腹水,需加强优质蛋白摄入并监测水肿情况。
4、胆红素系列总胆红素包含直接与间接胆红素,升高时可见皮肤黄染。直接胆红素增高多见于胆管梗阻,间接胆红素升高常提示溶血性疾病。新生儿黄疸需特别关注间接胆红素水平。
5、碱性磷酸酶与γ-GT碱性磷酸酶升高可能与胆汁淤积、骨病相关,γ-GT对酒精性肝损伤敏感。两者同时升高需警惕胆管结石或肿瘤,建议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肝功能检查前需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长期服药者应告知医生,孕妇部分指标可能生理性升高。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控制高脂饮食,定期监测肝功能变化。发现异常指标时应及时消化内科就诊,避免自行解读结果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