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感染结核病的原因包括遗传易感性、环境暴露、免疫系统状态以及病理因素。预防和治疗结核病需要结合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公共卫生措施。
1、遗传易感性
部分人群因遗传因素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易感性较高。家族中有结核病史的人,感染风险可能增加。基因变异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导致感染后更容易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
2、环境暴露
结核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释放到空气中。长期处于拥挤、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如监狱、难民营或医疗设施,感染风险显著增加。接触结核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也可能被感染。
3、免疫系统状态
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结核病。例如,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以及营养不良者,其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抵御结核分枝杆菌的侵袭,导致感染后病情迅速恶化。
4、病理因素
结核病的发生与病原体的毒力和宿主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结核分枝杆菌进入人体后,可能在肺部形成原发病灶,随后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至其他器官,如骨骼、肾脏或脑部。如果免疫系统未能控制感染,病原体可能潜伏多年,最终在免疫力下降时重新激活。
5、治疗方法
结核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通常需要联合使用6个月以上。对于耐药性结核病,可能需要使用二线药物,如贝达喹啉或利奈唑胺。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如肺叶切除或脓肿引流。
6、预防措施
预防结核病的关键是加强免疫力和减少暴露风险。接种卡介苗可有效降低儿童结核病的发病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在高风险环境中,佩戴口罩、保持通风和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结核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控制病情的关键。通过了解感染原因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