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手足口病小朋友玩可能会被传染手足口病,但通过规范防护可降低感染概率。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通过密切接触、飞沫或污染物传播。
手足口病患儿在发病初期传染性较强,其唾液、疱疹液、粪便中均含有病毒。若直接接触患儿分泌物或共用玩具、餐具等物品,病毒可能通过口腔或鼻腔黏膜进入体内。与患儿共处密闭空间时,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也可能导致感染。规范洗手、避免密切接触、及时消毒污染物可有效阻断传播途径。
部分人群接触病毒后可能成为无症状携带者,虽未发病但仍具传染性。免疫功能低下者或婴幼儿感染后症状可能较重,需特别关注。若接触患儿后出现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应避免儿童与确诊患儿密切接触,教导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患儿使用过的玩具、餐具等物品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处理,衣物应单独清洗并在阳光下暴晒。幼儿园等集体机构发现病例时,需做好晨检和隔离措施,防止疫情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