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外的小肉疙瘩可能是痔疮、肛周脓肿或尖锐湿疣等疾病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改善。具体需结合病因选择处理方式,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痔疮痔疮是肛门静脉丛曲张形成的柔软团块,可能与长期便秘、久坐等因素有关,表现为排便时出血、肛门坠胀感。可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普济痔疮栓、化痔栓等药物缓解症状。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胶圈套扎术或痔切除术。
2、肛周脓肿肛周脓肿由肛腺感染导致,常伴随红肿热痛症状,可能破溃流脓。需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配合高锰酸钾坐浴。若形成脓腔,需行脓肿切开引流术。
3、尖锐湿疣由HPV感染引起的赘生物,表面呈菜花状,具有传染性。可外用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治疗,或采用激光、冷冻等物理疗法去除疣体。反复发作者需联合干扰素凝胶增强免疫。
4、肛乳头肥大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肛乳头增生,表现为肛门内硬结伴排便不尽感。轻度可用复方角菜酸酯栓消炎,严重者需手术切除。日常需保持肛门清洁,避免辛辣饮食。
5、皮赘或纤维瘤良性皮肤增生通常无须处理,若影响生活可局部麻醉后手术切除。需与恶性病变鉴别,建议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日常应避免久坐久站,每日温水坐浴10-15分钟,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出现持续疼痛、分泌物增多或肉疙瘩迅速增大时,须立即就诊。治疗期间禁止抓挠患处,内裤需每日更换消毒,术后患者应按医嘱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