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排尿末期疼痛可能由尿道炎、膀胱炎、尿路结石、阴道炎、尿道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1、尿道炎:
尿道黏膜受细菌感染引发炎症,排尿时尿液刺激病变部位产生灼痛感。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需进行尿常规检查确诊,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同时需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2、膀胱炎:
膀胱壁炎症在排尿末期膀胱收缩时加重刺激,表现为下腹坠痛伴尿痛。可能伴随尿频尿急症状,尿检可见白细胞增多。除抗感染治疗外,建议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冲刷尿路。
3、尿路结石:
尿道或膀胱出口处结石在排尿末段移动划伤黏膜,引发尖锐刺痛。超声检查可明确结石位置,小于6毫米的结石可通过多饮水促进排出,较大结石需体外碎石或腔镜取石。
4、阴道炎:
阴道分泌物污染尿道口导致继发感染,排尿时产生烧灼样疼痛。需进行白带常规检查区分细菌性、霉菌性或滴虫性阴道炎,针对性使用阴道栓剂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5、尿道综合征:
尿道周围肌肉群功能失调导致排尿末痉挛性疼痛,尿常规检查无异常。可通过盆底肌训练改善,避免摄入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食物,必要时采用解痉药物缓解症状。
建议每日清洗外阴时选择pH5.5的弱酸性洗液,穿纯棉透气内裤并勤换洗。饮食上多食用蔓越莓、蓝莓等富含原花青素的水果,限制辛辣食物摄入。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尿、发热等情况需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慢性炎症或肾脏感染。排尿后及时清洁可减少细菌滋生,注意性卫生能有效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