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12岁多动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影响学习、社交及心理健康,需通过药物、行为干预及心理辅导综合治疗。多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若不干预,症状可能持续至成年,导致学业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和情绪问题。
药物治疗是改善核心症状的重要手段,常用药物包括哌甲酯、托莫西汀和安非他酮。这些药物能够调节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平衡,改善注意力缺陷和多动冲动。使用药物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评估疗效和副作用。
行为干预是帮助患儿建立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常用策略包括行为矫正、时间管理和正向强化。例如,通过设定明确的规则和奖励机制,帮助孩子控制冲动行为。同时,时间管理工具如计划表或提醒器,也能提高任务完成效率。
心理辅导是支持患儿情绪健康的重要环节,常用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和社交技能训练。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孩子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家庭治疗则能改善家庭互动,营造支持性环境。社交技能训练旨在帮助孩子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学校和家庭的支持也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教学方式,如提供小班授课或个性化学习计划,帮助患儿更好地融入课堂。家长应避免过度批评,多给予鼓励和陪伴,为孩子创造稳定的成长环境。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尽早就医,寻求专业诊断和治疗方案。
12岁患有多动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通过药物、行为干预和心理辅导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症状,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及早干预并坚持治疗,是确保患儿未来生活质量的关键。家长、学校和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能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