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结果需由病理科医生结合组织形态学综合判断,主要观察指标包括阳性表达部位、染色强度、阳性细胞百分比及特定蛋白标记物的组合模式。
1、阳性表达部位细胞膜阳性常见于HER2蛋白检测,细胞核阳性多见于ER/PR激素受体检测,细胞质阳性可见于细胞角蛋白标记。不同亚细胞定位提示不同生物学意义,如CD20膜阳性提示B细胞来源肿瘤,而Ki-67核阳性反映细胞活跃增殖状态。病理报告会标注具体阳性定位特征。
2、染色强度通常分为阴性、弱阳性、中度阳性、强阳性四级。如乳腺癌HER2检测中,只有3+以上强阳性才考虑靶向治疗。染色强度需与阳性对照标本比对,避免因固定不当导致的假阴性或非特异性染色干扰。
3、阳性细胞百分比ER/PR检测要求至少1%肿瘤细胞核染色即为阳性,而PD-L1检测需根据特定阈值判断。某些指标如p53需区分弥漫性强阳性与完全阴性两种特殊模式,分别提示不同基因突变类型。
4、标记物组合CK7+/CK20-模式支持肺腺癌诊断,而CK7-/CK20+倾向结直肠癌转移。
免疫组化结果解读需要结合HE形态学特征和临床信息,不同检测项目有特定判读标准。建议患者携带完整病理报告至主诊医师处进行专业解读,避免自行判断误差。日常注意保持良好作息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稳定,但免疫组化结果异常时须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后续诊疗。